内阁三位大臣也和杨嗣昌好好谈了一番,就辽东的局势和皇帝的想法。
深怕杨嗣昌不能理解皇上意图,逐一耐心讲解,毕竟杨嗣昌是内阁保举上来的人。
万一搞不懂状况,捅娄子事小,忤逆皇帝事大,影响辽东部署更加是死罪。
王承恩问道:“陛下,为何对杨嗣昌如此重用?难道就是因为杨嗣昌是个孝子?”
崇祯笑道:“这也是其中原由之一,杨嗣昌确实有才能,看他奏报上写的这些条陈。
确实是下过功夫的,单单剿匪的计策就十分有用,可以断言用他的计策。
大明境内所有的暴民流寇都将肃清,他说的不错,对付这些造反的暴民。
根本不可以手软,必须全杀光,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。”
王承恩睁大眼睛问道:“那杨嗣昌对于流寇暴民的杀降要不要让内阁下发给剿匪军?”
崇祯道:“这种政令岂能明发,让内阁用密发的形式通知涉及流寇暴民的各省巡抚。
三边总督洪承畴部的剿匪军就不用发了,他们一直是贯彻杀干净,不招降的政策。
嗨,都说洪承畴狠喜欢杀降,来了个杨嗣昌比他还狠。也好,恶人自有恶人磨。
跟这些流寇暴民还能指望讲道理?朕现在也想明白了,杀干净一了百了!”
王承恩听后伸了伸舌头:“是陛下,奴婢这就给内阁传旨。”
杨嗣昌应酬完内阁的教诲和吏部官员的委任。
就开始着手辽东的兵备粮草补给事务,他可是实干家,一上任就开始调配部署。
由于朝廷已经批准辽东修建大凌河城,祖大寿已经带着一万民工重修城池。
杨嗣昌日夜兼顾,和登莱督师袁可立、登莱巡抚孙元化协调,调配十五门红衣大炮和大量守城佛郎机火器辎重运往大凌河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