也明白,这是他展现自己才华、为朝廷效力的绝佳机会。
他重新提起笔,在纸上写下了“辽东之责,重于泰山”几个大字,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。
而此时,已经在回锦州路上的孙承宗,坐在马车里,眼神望向远方。
他的心中既有对辽东的不舍,也有对朝廷未来的担忧。
他知道,自己的离开或许会引起朝廷的震动,但他也相信,杨嗣昌有能力挑起辽东的重担。
马车在颠簸中前行,孙承宗闭上了眼睛,似乎在回忆自己在辽东的点点滴滴,那些战斗、那些决策、那些与将士们共度的艰难时光。
他的脸上时而浮现出微笑,时而又露出凝重的神色。
他知道,自己的使命或许即将结束,但辽东的故事,还将继续……
杨嗣昌在衙门里,反复琢磨着孙承宗提到的坚壁清野和决战之策。
他叫来手下的将领,开始商讨如何根据目前明军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具体的计划。
将领们各抒己见,有的主张立刻加强防御工事,为坚壁清野做准备;
有的则认为应该积极训练士兵,等待时机与后金决战。
杨嗣昌认真地听着,时而点头,时而皱眉,他在权衡着每一个建议的利弊。
他深知,这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辽东的生死存亡,关乎着大明的边疆安宁。
孙承宗的马车继续在官道上疾驰,车窗外的风景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,但他无心欣赏。
他想起了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将士们,想起了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。
他的心中满是感慨,自己在辽东多年,虽竭尽全力,却仍未能彻底扭转局势。
他希望杨嗣昌能够比自己做得更好,能够让辽东重新恢复安宁。
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伤,这种忧伤,只有经历过无数次战争与磨难的人才能体会。
杨嗣昌与将领们讨论了许久,终于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。
他决定先派人去侦查后金鞑子的动向,同时加强边境的防御工事建设。
他深知,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,在没有完全了解后金的情况之前,不能贸然行动。
他下令让士兵们加紧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