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太子殿下举荐,难道要让自己做户部尚书?那也没什么意思。
朱铣忍住激动,说道:“中书侍郎兼光政殿大学士!”
南唐沿袭盛唐的“三省六部制”,这个制度在封建社会的生命力很强,具体说,三省就是中书、门下、尚书,而六部属于尚书省之下的六个部门,即“兵刑工吏户礼”,韩熙载当前是户部侍郎,属于尚书省官僚机构系统,类比现代官僚制度来说,就是干行政的,对国家重大事务的干预力度较低。
但是,中书省则不然,有唐一代,中书省都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,掌管中书省的官员包括中书令、中书侍郎、中书舍人等,其中,中书令是一把手,坐上这个职位的人,通俗地被称为“宰相”!
“宰相”不是一个固定官职,而是一种职能认同,历朝历代都有许多官位,实际上扮演着“宰相”的角色,如军机大臣、内阁官员、同平章事等。
韩熙载被举荐为“中书侍郎”意味着什么呢?五代十国时期,南唐中书侍郎等同于“副中书令”,协助中书令管理一应事务、参与国家大事决策,换句话说,是中书省“在编宰相”。
衣冠南渡以来,韩熙载的“宰相梦”终于快要实现了,可他却高兴不起来了。
“韩师,为何闷闷不乐?”
朱铣觉得奇怪,多年以来,韩熙载总是抱怨自己得不到重用,可眼下,机会就在眼前、唾手可得,为何萎靡不振?
韩熙载烦恼地说:“福兮祸所伏,太子殿下,这是要我立个投名状啊。”
朱铣不解,韩熙载苦笑道:“欲升中书侍郎,需先荆南招降。”
“韩师,是担心无力胜任?”
“非也,此去荆南,我韩氏一族的命运,就被捏在太子手中了,再不能像如今这般,可以抽撤连环、进退自如。”
韩熙载忧心忡忡之际,身后传来一声佛号。
“阿弥陀佛,韩侍郎何必作茧自缚?”
韩熙载一惊,转头一看,来人是德明禅师、太常博士陈致雍。
陈致雍微微一笑,说道:“叔言,我二人来的突兀,切勿见怪。”
对他们二人,韩熙载倒不设防,反而有些宽慰,忙问道:“刚才的对话,二位也听见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