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“五大商号”本身也有不少店铺,也能够成为盐的终端销售点。
这样一来,就为“大唐盐票”的发行提供了充足的条件。
如何突出“大唐盐票”的价值呢?
就是专项专卖、不打折。
李煜设计的“大唐盐票”,除了在上面标注金额之外,还标注能够兑换食盐的分量,例如“当年十文一斤”,意味着这张纸钞不仅能够当十枚铜钱花,同时,不管任何情况下,只要在一年以内、指定盐铺购买,都能买到十斤盐!
这样一来,就能有效避免了通货膨胀,老百姓不至于被盘剥。
“大唐盐票”的发行思路就是这样,可接下来有一个问题,那就是防伪印钞!
“大唐盐票”吹得再天花乱坠,说白了,就是一张纸啊!
造一张纸的成本,可比造一枚铜钱的成本低多了。
自从南唐“以铁代铜”之后,铁钱的流通规模,远远超过了官方发行规模,用脚后跟猜想,也知道肯定有人在制造假币。
可是,打击制造假冒铁钱的成本也很高,夸张点说,张三懂得铸造技术,随便找个铁锅、锄头啥的,就相当于搞定了原材料,支起一个铁匠铺,一天少说也能生产几百枚铁钱。
然后,找个地方埋起来,等到做旧之后,就拿出去花。
南唐保大二年,一枚铜钱可以换三枚铁钱,到了交泰年间,一枚铜钱就可以换七、八枚!
所以,李煜想要自己的印钞计划有效实施,就必须堵死造假钞的可能性。
方法是有的,就在澄心堂。
澄心堂,建立于中主李璟登基之后(中兴年间),原本,只是南唐宫城中的一处“宴请宾客之地”,后来,逐渐改为君臣商议事情、内府藏书之用。
历史上,到了李煜登基成为南唐后主,澄心堂已经成为重要的政治符号,很多南唐政令,包括政务、人事、军事等命令,都会从澄心堂发出去,实际上扮演了枢密院的角色。
除了发挥办公场所作用之外,澄心堂还是一个“造纸坊”,这里专门为宫廷生产御用纸张,也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“澄心堂纸”!
被后世誉为“南唐三宝”的,就包括李延圭墨、龙尾石砚、澄心堂纸,历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