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情小说网 > 历史军事 > 南唐荣光:我李煜不止是词帝 > 第213章 不是结盟的结盟(1/4)
    听了孙忌的分析,李从善感觉成功的底气,又增加几分。

    总结来说,钟谟、孙忌、张峦三人的计划,概括起来就是“请进来+打闷棍+扣帽子”,这一套政变模式在古代社会屡试不爽,用了都说好(指胜利者)。

    事实上,这一套政变模式想要成功,有一个前置条件,那就是“候选人”身份要足够高贵。

    比如,赵高、李斯假传圣旨之后,杀死扶苏,拥立胡亥,胡亥是秦始皇的儿子,身份方面是没问题的,他上台之后可以给政变行为洗白。

    反过来说,如果采取这一模式发动政变之前,没有合适的“候选人”,或者“候选人”身份太贱,成功的几率就会大打折扣,如东汉末年的那几位,做了皇帝之后,天下也没几个人服的,照样军阀混战。

    李从善的身份,绝对没问题。

    李璟一共有十个儿子,但是,包括嫡长子李弘冀在内的前五名,可谓“来得早、走得早”,按照顺序继位,李煜是当仁不让的。

    按照这一逻辑推导,如果李煜挂了,那么李从善做登基是水到渠成的。

    当然,经常造反的人,一眼就能看出这一套政变模式的致命缺陷,就是“不可确定性”,比如,万一太子李煜就不进城呢?万一李璟突然病好了召见李煜呢?万一截杀的时候,李煜逃走了呢?

    “孙卿所言,都是铁板钉钉的事实,太子赖不掉,国主也不能置之不理,唯一的问题——”李从善顿了一下,犹豫地开口:“国后那里,肯定会想办法给太子开脱。”

    如果李煜成功毙命于顺化门,万事大吉,反正,后续的故事随便编,如果李煜侥幸逃脱,他还有一个护身符,便是钟国后!

    钟国后护犊子,天下皆知。

    钟谟不会那么天真,只把成功的希望寄托于一千死士身上,要将各种突发事件都扼杀在摇篮里,他们还需要寻找其他帮手。

    切入点,仍然在李从善身上。

    “国公殿下,枢密院方面,可有能助力之人?”

    李从善是枢密使,这句话问得没毛病。

    可是,钟谟为什么偏偏关注枢密院的人?原因有两个。

    一是枢密院是最高的决策机构,也是文人集团的基本盘,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