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情小说网 > 历史军事 > 南唐荣光:我李煜不止是词帝 > 第238章 四处花钱(1/5)
    经济学就是“人性学”,有人就会有需求,有需求就有供应,有供应必然会出现垄断。

    垄断的基本特征是“少数人控制了大部分资源”,要实现这一点,光靠资本是不行的,必须有权利的加持。

    所以,古代或现代“花钱买官”都是刚需,当然,如何买,就是一种艺术了。

    有唐一代,科举制度日渐成熟,南唐又是高度重视教育的,李昪、李璟都曾经下令各地兴办官学,算是封建制度下的、早期的“义务教育”形态,由此逐渐形成了海量的读书人群体。

    可是,古代科举制度设计明显是有缺陷的,用现代化说,就是“教育产业链不够完善”,你不能光考虑培养人才,还要考虑如何就业呀!

    读书人唯一的就业出口,就是去当官,进入体制内,才能实现价值。

    这就意味着,国家层面垄断了读书人的就业渠道,但反过来说,朝廷也堵死了人才多元化的可能。

    当候补官员规模足够庞大之后,想要正式补缺,就会附加一些新条件,除了名次好之外,个人名声、家族声望等也很重要。

    譬如,南唐的“白鹿洞书院”,从某种意义上说,就是南唐官员预备班。

    在这种情况下,“花钱买官”比拼的就不单纯是财力,还有势力,很显然,“江右商帮”是很有势力的。

    自古以来,人们都说“穷文富武”,因为练武的人在吃的方面、器械方面的耗费,都很高,似乎一个穷秀才,只买几本书、几支笔,花不了多少钱。

    大错得错!

    读书人的花费更高,这主要是指后期投资。

    假设张三,参加科举考试,一路下来终于考上了状元,可以光宗耀祖啦!

    可是,状元只不过是说明“考得好”,表示张三有资格做官了,那么吏部给张三安排什么官职呢?不一定。

    如果张三遇到了海瑞,那么可能一分钱不花,安排一个非常艰苦的地区,去吧,发挥聪明才智,为人民做贡献吧。

    如果张三遇到了严嵩,那么真的恭喜你,只要你肯花钱,就能安排到富裕、舒服的地方。

    问题来了,当官的有几个像海瑞那样死心眼?

    所以,考得好有个屁用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