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情小说网 > 历史军事 > 南唐荣光:我李煜不止是词帝 > 第251章 买鹿之谋(4/5)
   “先以市价大量采购,等到价格抬头之后,继续加码,一定要形成有价无市的局面。”

    侯无双沉默了好一会儿,壮着胆子提出一个问题:“陛下,这样一来,恐怕我大唐的织工,就要跑到吴越去了!”

    道理显而易见,吴越的丝绸价格提高,必然要扩大规模,需要的熟练织工数量也要增加,于是,提高工钱之后,南唐这边以纺织丝绸的工人,就纷纷跑到吴越国。

    对此,李煜很有自信,说道:“放心,不会的,朕已经命人采购棉花。”

    南唐(包括淮南地区)的棉花总量虽然不高,但都集中到金陵之后,规模就很可观了。

    织工赚钱,不能只看纺织产品的价格,还要算工作时长的。

    比如,一尺锦缎,要纺织完成,需要十天,织工可以得到一百钱的工钱,算下来,一天只有十钱。

    然而,一尺棉布,只需要一天就能织完了,织工可以得到二十钱,十天下来,就是二百钱。

    算下来,织工的收入不减反增,是去是留,怎么选择,一目了然。

    最重要的一点是,棉布的价格低,老百姓都能穿得起,所以棉布的市场需求量更大、根本不愁卖。

    至于丝绸锦缎,则主要是供应给皇宫贵族、官员富商,历史上,南唐宫廷的丝绸锦缎多到什么程度呢?《资治通鉴·卷十七》中记载,南唐升元三年,“许文武百僚观内藏,随意取帛,尽重载而去。”

    多到打开府库,让官员自己去随意拿!当然,也许是抵工资用的。

    侯无双无奈,你是皇帝,你来出钱,你说了算!

    李煜当然不是要做“冤大头”,这一步棋,早在洪州的时候就策划好了。

    就是管仲的“买鹿之谋”,具体做法就是,选中一种高价值的商品,将市场全都推给敌对国,让他大力发展、短期牟利。

    原本,吴越蚕桑规模较小,可经营绸缎庄的富商获得大量订单之后,就会进行规模扩张,吸收更多的人加入到纺织领域。

    同样,老百姓见到丝绸锦缎更值钱,也会放弃种粮食,投入到蚕桑经营方面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李煜调集南唐粮食资源,大量向吴越供给,造成“有钱就能买粮”的印象,同时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