支援兵马需要一天时间,而跨过一条河,赵赞、张琼就能坐在一块喝酒撸串了。
因此,当时李煜就判断,赵赞存在“两边押注”的可能。
由于南唐与扬州政权还处在“李李合作”的状态下,李煜决定发动第二次“和州之战”之前,先将这种情况通知李重进,同时,也给开展之后,独占和州找一个完美借口——
李重进,你看好了昂,不是我不给你面子,赵赞这小子有二心,我替你收拾了他。什么,要和州?给地主家干活也得收钱啊!这是合理报酬。
只不过,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,在李煜认为自己思虑周全的时候,意外发生了。
江北来人了,赵赞手下的一名参军,冒着被射成刺猬的风险,大半夜渡江,走进了江宁大营的驻地。
很快,在金吾卫的护送下,这名参军来到了城防营,周边全部戒严,闲杂人等全部清空。
接着,参军拿起笔,现场写了一封信,要求交给大唐皇帝。
一封投诚信。
没错,赵赞决定投降了,大唐就是我梦中故国。
李煜接到这封信,既有说不出的意外,也有一种必然如此的笃定。
一方面,是信中内容所说,他投奔南唐是“择明主而居”(拍马屁),又进一步解释了原因,归结起来就是八个字——姥姥不疼、舅舅不爱。
论起来,赵赞在后周也算是节度使一个级别的,但在“名将如云”的郭荣麾下,勉强能够进入第二梯队,他担任保信节度使的时候,基本就是打酱油。
现在,还是打酱油的,虽然被任命为和州防御使,粮草都要自己想办法筹措,没办法,就投靠了李重进,可李重进也对他不怎么热情,再后来,张琼来了,二话不说跟他干了一架,抢走了一半地盘。
事实上,张琼如果带来了赵匡胤的口信,要招降赵赞,赵赞绝对双手赞成,终于找到组织了!
两边不鸟他,心里很难受。
另一方面,源自于赵赞这个人的秉性与经历。赵赞是“祖上阔过”的,而且不是在一个地方“阔过”,他爷爷赵德军在后唐做卢龙节度使,他爹赵延寿在契丹当大丞相,他自己又在后汉当过河中节度使。
还不算完,后来跟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