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情小说网 > 历史军事 > 南唐荣光:我李煜不止是词帝 > 第382章 吴越使周(1/5)
    定安元年,十月初五。

    在潘慎修拿着“周唐联盟国书”离开扬州的同时,崔仁冀正从杭州出发,带着精心挑选的礼物,前往虞山港。

    虞山港是吴越国在长江上的最大港口,也是距离扬州最近的长江口岸,上游(水路)一百二十里就是南唐江阴军的驻地,但吴越之所以有恃无恐,就是因为对岸是(南)通州,属于后周的地盘。

    礼物装船空隙,崔仁冀站在长江岸边,遥望对岸,心情是极为复杂的。

    所谓(南)通州,之前是南唐的地盘,李璟时期在此设置了静海制置院,“姚氏家族”三代人在这里统治,名义上归顺南唐,实则是一方割据势力,可称为“姚家政权”。

    尤其到了第三代姚彦洪,自己设置衙门,对外号称“静海都镇使”,根本就不服南唐的管理。

    显德三年,公元956年,后周攻占了泰州地区,静海制置院危在旦夕,姚彦洪无路可走,就近投奔了吴越钱俶,家族及百姓一万余人,全都滞留在了温州。

    “静海军,唉!”

    崔仁冀看着对岸的战船,发出一声叹息,曾经多好的机会,吴越是可以“近水楼台先得月”的,可帮着郭荣打了南唐,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捞着。

    如今,还要去送礼,还要主动派兵,实在窝囊。

    提及静海军,崔仁冀也感到头疼,钱俶也算是“硬气一把”,在温州也设置了静海军,算是无声的抗议。

    这个“静海军”的名头,实在是挺乱的,有唐一代反复出现。

    第一个是咸通七年,公元866年,将安南(越南)都护府设置为静海军节度使。

    第二个是光化三年,公元900年,将大唐西南边疆的桂管经略府(使)设置为静海军节度使。

    第三个就是五代十国,后周取消南唐静海制置院之后,直接设置了静海军。

    第四个就是吴越接纳姚氏一族之后,在温州设置了静海节度使。

    静海,静海,海波何时安静过!

    看装船差不多了,崔仁冀回望一眼身后,依依不舍地登上了前往扬州的船。

    清代大清官和珅曾经说过:“官”字两个口,先要喂饱上面一个口,才能喂饱下面一个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