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情小说网 > 历史军事 > 南唐荣光:我李煜不止是词帝 > 第446章 卡脖子与捶肚子(2/4)
总兵力,大约为两万五,这不包括“军籍”上的乡兵,只要招呼一声,苏州就能全城皆兵!

    同一时期,比苏州大一倍还多的金陵,留守的正规军队只有三万多人。

    事实上,强大的动员能力,这才是钱文奉的底气!

    而李煜的底气,则是“战争系统规划能力”,自己所学的物流专业知识,也终于派上了用场,他以现代人的思维,将“兵马未动、粮草先行”的原则贯彻得淋漓尽致。

    很快,马崇义、谢彦就见识到了,原来仗还能这么打!

    沿途,大量桥梁被破坏,堵塞住运河通道,“舟桥部队”不仅能够快速清理,还能运用各式各样的器械,快速搭建简易又兼顾的桥梁通道。

    同时,随军的大量工匠,能够利用废弃材料,快速拼装新的“填壕车”“浮桥”,大军行程丝毫没有影响。

    一直到接近寒山寺之后,“顺风顺水”的局势发生了变化,留守的虎丘、姑苏都兵,以及驻扎在苏州外围水道的乡兵,开始主动发起了进攻。

    苏州都兵、乡兵凭借地理优势,展开对唐军的规模化攻击,不得不服,吴越军队在内河水道、凭借小型舟船,战斗力十分强悍!

    十几人的小艇,快速穿插在商船临时改造的战舰周边,专挑没有防护的点下手,不少唐军因为进展过于顺利,吃了大亏!

    甚至,吴越乡兵凭借水性优势,能够潜入水中,凿穿船底,等到船只搁浅之后,再纷纷爬上去,与唐军展开厮杀!

    沿着运河前进的马崇义、谢彦,一边指挥陆地军队支援,一边组织船上军队反击,双方在寒山寺北面的多个泊船之处,展开了惨烈的近身搏杀。

    “娘的,天雄军也是水军出身,怎么到了内河不会打仗了?”谢彦一边叫骂,一边登上了船只,吩咐手下:“去,把三联床弩抬上来,换上片箭、锥箭!”

    那年头还没有《武经总要》这本书。

    床弩,也是在缴获后周的基础上,进一步研发改造的,片箭算是南唐军队的原创,在三联床弩中作为“主箭”使用,箭头是一片羽毛或铁铲的形状,不强调过于尖锐,发明初衷就是为了借助强大的机械力量,增加杀伤力。

    谢彦亲自操作铰链,“军备竞争”与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