哥的失踪对她打击很大。”

    朱慈炯叩首道:“是,儿臣这就去。”

    母子相见,抱头痛哭。

    崇祯二十八年八月十八。

    崇祯在皇极殿早朝。

    今天只有一件事:论功行赏。

    兵部尚书王家彦站出来说道:“陛下,今辽东已定,内乱已平,各路大军也已返回原籍,臣以为应对功臣进行封赏才能上承天意,下安军心!”

    “臣附议。”

    “臣也附议。”

    朝堂上的复读机们开始了自己的工作。

    崇祯点头:“不错,确实应该封赏功臣。”

    众人的目光全都落在礼部尚书邱瑜的身上。

    吏部掌管天下官吏选拔,任命,封赏,功勋,考核等职。

    (明朝后期武将调动升迁归兵部管辖,但封爵和袭爵还是由吏部管辖。)

    吏部尚书邱瑜双手举起一份奏疏:“这是吏部拟定的封赏奏疏,请陛下过目。”

    这封奏疏早就提前看过,崇祯又象征性的看了一遍,站起身说道:“召诸将进宫,接受封赏!”

    “陛下有旨,传武将进宫!”

    随着门外太监的声音响起,一众武将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进大殿。

    为首的是京营名将,剿贼先锋,平辽军主力,靖南伯黄得功。

    在他身后站着一帮人。

    有辽东名将之后,集勤王,剿贼,平辽等功劳于一身的李性忠。

    有敢打敢冲,镇守辽东,南下剿灭流贼,北上草原,再次入辽,面对数倍之敌亦毫不畏惧发起冲锋的刘肇基。

    有擅长绕后分兵,闪击突袭,围点打援,诱敌深入,以假乱真,定云南,息民变,平辽东,战江南,以兵者诡道也著称的李定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