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下探讨陈景同是不是乌鸦嘴,实属无关紧要,当务之急是关注个人的未来前程。
柳恪压低声音,小心翼翼地问道:“陈侍郎那边的情况如何?”
同僚颇有几分偷偷摸摸的意味,悄声应道:“刚接到丧信,就急匆匆进宫去了。”
末了补充一句,“还特地嘱咐礼部官员,务必妥善安排一切相关事宜。”
柳恪暗道,陈景同虽是“外来户”,但在礼部打滚这么久,并非不懂“礼数”,他话中的关键,无疑是最后一句。
这是“礼”,也是他的职责所在。
当天礼部衙门内所有人,无论是高高在上的官员,还是身份卑微的扫地杂役,都练就了一门名为“斜眼”的技术——言谈举止间,眼神总是不由自主地投向大门的方向。
陈景同一旦失势,礼部的局势便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柳恪暗自思忖,吴岫身为宗室中的长辈,又担任大宗正一职,地位非同小可。即便是被影射,所带来的后果也绝非普通人所能承受。
但吴岫的地位当真固若金汤吗?为何前几日陈景同失言,却未见任何责罚?
果不其然,到了下午传来消息——一切如常。
陈景同甚至指示下属,准备再次选拔挽郎,这次是为了吴岫。
至于柳恪这一批好“苗子”,那是给吴岭准备的,不能动。
礼部在王公贵族的生死大事上,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。所以关于吴岫的身后事,随着陈景同入宫,也逐渐有了章程。
作为宗室长辈、大宗正,吴岫该有的待遇都有,甚至还有一些额外的恩典。
但前后脚有一个不断提高葬礼规格的吴岭比照着,两人又是同辈。吴岫的身后事,就显得有些寒酸了。
不过两人的功劳和后人出息程度,一个天一个地。这般安排,似乎也在情理之中。
果然,“爱与不爱”,待遇天差地别。
坊间传闻,吴岫行事不谨,犯了皇帝的忌讳,看来并非空穴来风。
陈景同的官职稳当了,挽郎们可以心平气和地给吴岭抬棺材了。连带着八卦之魂都开始复苏。
私下热烈讨论,陈景同敢不敢去给吴岫治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