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情小说网 > 历史军事 > 明末混日子 > 第181章 总有人挺身而出(2/6)


    第一题是这样的:可知道农夫春种一粒粟,秋天能得几倍的利润?

    士子们虽然觉得这一点也不文雅,一点也不符合他们不食人间烟火的气质,但是为了分数也只能捏着鼻子推测到:十倍之利润。为何呢?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

    这一题还算是简单,毕竟他们大部分要么就是家里是个地主阶级,对利润这些比较敏感,要么就是家里有钱,但不多,上手实操过补贴家用的。但是,有这么一个人这么写的:

    没有利润。农民辛辛苦苦在春天种下从自己口粮中节省出来的种子,经过几个月细心的打理,好不容易等到粮食成熟了。才可以顶着烈日去收割来之不易的庄稼。

    其中,他们可能遭遇大旱,蝗灾,天灾人祸,任何一个原因都可能导致他们颗粒无收,从而造成赤地千里,易子而食。如果侥幸今年风调雨也顺,但是,在交完政府的税收之后也会剩不下几颗谷子。

    甚至,还会因为收的谷子太多了,哪怕交完今年的所有收成也还不够的,还必须出一个壮丁去服徭役,这一去基本上就有去无回了……

    好在,这一切在那个大人到来后好了许多,农民们交完粮食后还有粮食可以填饱肚子,他们对此非常满足。

    那么,我想问一问各位大人,为什么农民们如此辛苦,一年到头都不得歇息,却填饱肚子都那么难呢?

    张定看到这里就知道这个人为什么被埋在一卷考卷的最下面了。无他,这个人屁股不正确,这种人大家都不欢迎出现在官场里。纵然大家嘴里“水可载舟,亦可覆舟。”和“为生民请命”等喊的再响,那也只是口号而已。

    说白了大家心底里认为的还是“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”,而那些广大的泥腿子,他们只需要老老实实的当牛做马,产生社会财富,然后等着被收割就行了,说白了,大家内心还是精英政治那一套。

    至于他的问题,张定自然知道是为什么,很简单,本质原因是社会不够发展,物质没有极大丰富,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。各种税收只是手段,不是目的。

    当蛋糕一定的时候,必定是零和博弈,当有人想要占有的更多,活得更加轻松,就必然要剥削另外一个阶级。

    举一个不恰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