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情小说网 > 历史军事 > 明末混日子 > 第322章 好与坏(1/3)
    众人皆非愚笨之辈,恰恰相反,其中诸多人士均聪慧过人。然而,由于缺乏机遇以及能够一展其智谋才华的广阔舞台,这些人的天赋才能只能被深埋于心底。

    可一旦有朝一日,机缘降临,给予他们崭露头角的契机,那么他们必定会如久旱逢甘霖般,迫不及待地抓住这难得的良机。

    不仅如此,为了能够顺利攀爬上更高的阶层,实现那梦寐以求的阶级跨越,有些人甚至会不惜一切代价、不择手段地去争取。

    而所有这一切努力与付出,无非就是想要借此来证明自身拥有着超乎常人的机敏头脑罢了。

    老祖宗曾经说过:“春江水暖鸭先知”。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道理,即那些最先察觉到事物变化的往往是处于特定环境中的个体或群体。

    而如今我们所谈论的这些人,尽管他们并非直接受雇于明朝政府,但这绝不表示他们对各种信息一无所知、闭目塞听。恰恰相反,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社会关系网。

    比如,有些人可能师从某位德高望重的前辈,从而得以接触到一些内部消息;还有些人与同乡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,通过这种乡情纽带能够获取到家乡的最新动态;更有甚者,同窗之谊也成为了他们交流情报、互通有无的重要途径。

    所以,可以毫不夸张地说,这些看似与明朝政府没有直接关联的人们,其实各自拥有着属于自己的消息渠道和来源。

   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皆为利往,除了少数人,大部分人都是这张巨网上的一环。只是每个人的生态不同,有人在上面,自然就有人在下面。

    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从这张巨网上获得与自身地位相称的消息。相反,这张巨大的网是很多人的消息来源,只不过得不到一些与自身差距巨大的消息了。

    而读书人又是最关心国事一群人了,哪怕只是表面上最关心的,这里,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……

    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么一句话:风声雨声读书声,声声入耳;家事国事天下事,事事关心。

    人们通常会如此自然而然地认为,能够书写出当下这些语句之人必定就是一位清正廉洁、为民做主的好官。

    但是答案往往是否定的呀!要想确切知晓一个人的真实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