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。
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,四世三公的家世背景为袁绍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优势,众多的门生故吏纷纷归附,他在起兵之初就能够迅速聚集起强大的势力,占据冀州、青州、幽州、并州等地,成为当时实力最强的诸侯之一。
但曹家的宦官背景在当时的士族圈子里并不被完全认可。在那个注重门第出身的时代,曹操的这种出身使得他在早期的发展中面临诸多偏见和阻碍。
在用人方面,袁绍和曹操之间的差距也十分显着。
袁绍深受家族和门阀观念的影响 ,在用人上存在诸多弊端。他用人过于看重门第出身,倾向于任用出身高贵者。
反观曹操,他深知人才对于成就大业的重要性,因此能够打破门阀界限,广纳贤才,提出了 “唯才是举” 的用人方针 。
在曹操看来,只要有才能,无论出身贵贱、品德如何,都有机会为他效力。
难道真的是曹操喜欢“唯才是举”?不完全是,主要是有才能同时出身不错的人大家出仕首选是袁氏兄弟,曹操在他们眼里根本上不得什么台面,难登大雅之堂。
反观平民出身的众多人才在其他注重出身,家庭地位的势力里看不到升迁的希望,干一辈子还是个当牛做马的命,没有任何改变命运的希望。
只有曹操这里,因为缺乏足够的人才,所以说曹操才会重用他们。可以说,这些人和曹操是相互选择,互相奔赴。
不然的话,为什么曹操成为北方的霸主之后,为什么不继续扩大“唯才是举”,扩大普通人在官员中的占比,反而是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员更多,且普遍占据高位呢?
但是,“那些杀不死你的,终将使你更强大”,曹操就是如此。最终,官渡之战后,曹操取代了袁绍,成为了新的北方霸主地位。
张定如今总算是曹操当初和袁绍官渡大战的时候是个什么心情了。
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着名的以少胜多战役,双方兵力对比存在多种说法,但综合史料分析,最可信的兵力对比是袁绍约11万对曹操约2万。
嗯,兵力对比比如今张定和明军还离谱,综合实力也是如此。从公元196年开始,袁绍势力基本上就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