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幕降临,墨色的天空像是被精心铺展的绸缎。一轮皎洁的月亮悄然挂上天空,似银盘般散发着清冷而柔和的光,洒在大地上,仿佛给世间万物都披上了一层薄纱,静谧又美好。
可惜,没有几人有心思欣赏这一幕良辰美景,像苏轼和他好朋友“怀民亦未寝”的这种还是少数,大家都各自有自己的心事。
在一片广袤的土地上,矗立着一座规模宏大的军营,宛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城堡。军营四周环绕着高耸的城墙,城墙上设有了望塔和箭垛,严密地监视着周围的动静。
军营的正中央,一杆明字旗帜高高飘扬,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,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明军的威严与荣耀。这面旗帜所代表的,正是南方战区的最高长官——杨嗣昌。
作为中军大营,这里自然是戒备森严,士兵们手持长枪,身披重甲,神情严肃地巡逻着。军营内的道路宽敞而整齐,营帐排列有序,每一顶营帐都代表着一支军队,展现出明朝强大的军事实力。
夜幕低垂,晚风似刀割过寂静的旷野。军营被高耸的木栅栏环绕,上面插满锋利的尖刺,在黯淡月光下闪烁着森冷寒光。栅栏外是深深的壕沟,里面布满了尖锐的竹签。
营门处,几个巨大的投石机坐落于此,如同沉默的卫士。厚重的木门紧闭,上面的铜钉在夜色中隐隐发亮。
两旁站着一排身强力壮的士兵,他们身着黑色甲胄,手持长枪,身姿挺拔如松,目光如炬,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动静。
营内,巡逻队穿梭不停,脚步声整齐而有力。每隔一段距离,就有一座岗楼,上面的哨兵手持火把,警惕地扫视着四周。篝火在营地中熊熊燃烧,将士兵们坚毅的脸庞映得通红。
中军大帐外,更是戒备重重。数名精锐士兵手持长刀,紧紧守护在帐前,眼神中透露出不容侵犯的威严。整个军营宛如一座钢铁堡垒,坚不可摧,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息。
当然啦,大家也并非每晚都如此兢兢业业、声势浩大地行动。毕竟,这样的情况不可能经常发生嘛,今天可以说是达到了最高的战备状态。
而这一切的起因,还要追溯到一个小时之前,从那个被张定吓得落荒而逃的明朝参将说起。
这位明朝参将名叫袁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