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情小说网 > 其他类型 > 名正言顺朱允熥朱元璋 > 第122章 人才(4/5)
一副惶恐的样子,“奴婢知罪!”

    “起来吧。”朱允熥有些意兴阑珊的说道,“你也在我跟前两年了,我是什么性子你也知道。你都如此,算了。”

    玩笑不能开,除了朱允熥的身份之外,同样是因为他的一些做事风格、他的性格,让很多人感觉到‘伴君如伴虎’。

    朱允熥没有立刻急着去找老朱,而是拿起奏章仔细的看了起来。

    他还是有些进步的,老朱给的批复奏章的权限也在增大,一些政事实际上现在都是朱允熥直接处理,这已经不只是普通的观政。

    甚至朱允熥的‘观政’都算是糊涂账,他不用每天都去上朝,可是几乎每天都要坐衙,要在文华殿处理很多的事情。

    别人是有名无实,朱允熥恰恰相反是有实无名,缺了一个皇帝亲自下旨的‘观政’,也没有皇帝亲自下旨的‘理政’。

    大家也都揣着明白装糊涂,在这个时候去和皇帝、太孙计较这些事情,是自找麻烦。

    春耕秋收,这些事情非常重要,可是朱允熥担心的是春夏的时候会出现天灾人祸。

    朱允熥拿起毛笔,提笔写道,“耕稼,衣食之原,民生之所资。而时有旱涝,不可不备。朕每令有司修治水利,而有司不以时奉行,致令民受其患。”

    没有错别字,朱允熥就是写的‘朕’,虽然老朱很多时候写圣旨也是‘我’、‘吾’等,不过用‘朕’也不会错。

    “遣国子监生及人材分赴天下郡县督吏民修治水利,集吏民乘农隙相度其宜,凡陂塘湖堰可储蓄以备干旱宣泄、以防霖潦的,皆宜因其地势修治。勿妄兴工役掊克吾民。”

    朱允熥写好这些,交给张福生,“送去给我大姑父,令国子监照办。”

    虽然现在已经有了‘百无一用是书生’的说法,可是也不算是绝对。

    老朱此前就规定了,大明朝的读书人要练习射术。虽然现在的大部分士子还不算是具备君子六艺,可是也不全都是只会之乎者也。

    国子监的这些学子们除了读书,也是半只脚迈入官场,朝堂上也有不少官员是直接从国子监挑选。

    让大明最高学府的学子们去做些实事、了解民生等,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。

    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