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“把名录给我就是,不要只是盯着勋贵,还有些老人,那也都要爱惜些。”
所谓的淮西二十四将天下皆知,这确实就是老朱起家的核心力量。但是在与此同时,当时也是有着七百同乡投奔。
这七百人大多数都没能看到大明开国,也不是说这七百人都封候拜将等等。但是这些同乡、这些部旧自然是不能忽视的。
常升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,“虽说五军都督府有名录,只是臣到底不是凤阳人。”
朱允熥心里有数,随即吐槽,“二舅,你有些时候就该多用心些。就说我九江表兄,他也不是凤阳人,只是好些事情他都心里清楚。”
常升就理直气壮了,“殿下,那不一样,臣到底是外臣。曹国公不一样,祁阳王当年在军中更是有威名。”
“行了、行了。”朱允熥笑着摆手,“这事情还是去和魏国公说一声,他这方面就是比你强,做事也确实细致不少。”
常升没觉得不高兴,他清楚自己的能力,大事做不好、小事不愿意做。事情落在他头上了,那就努力的想要去给做好。
不再职责范围内的,根本不愿意多看一眼。这不只是考虑避嫌之类的,主要也是懒得多事,事情做多了对他来说也觉得没什么必要。
有徐辉祖、李景隆去处理一些事情,朱允熥自然也没什么好担心的,会给安排好。
想了想,朱允熥对梅顺昌说道,“你就先过去,你是陛下外孙、我的表弟,虽说不是淮西人但是也差不多,和勋贵能说得上话。”
梅思祖、梅殷,这可不是淮西勋贵的代表,但是在开国勋贵的群体,这还是能够说得上话,还是有一定的特殊之处。
梅顺昌立刻领命,“臣知道了。”
“你性子稳,做事也本分,我自然放心。”朱允熥笑着提醒,“记得多留个心眼,有些老将就喜欢倚老卖老。现在告老还乡了,更是有恃无恐。”
要说梅顺昌真心不是愿意和一些老将往来,可是他更加清楚有些事情真的不是以他的意愿来进行。
但是现在都已经领了任务,那就踏踏实实的去将事情给办好吧。
看着梅顺昌骑马离开,朱允熥笑着说道,“以后继祖要是有顺昌这个样子,我就心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