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贲军三千人已经是目前的极限,再多了就很难保持如此高的军事素质和高机动性,甚至到了以后没那么多仗打的时候,虎贲军人数过多,消耗的也会很多。

    虽说如今大明有钱,但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不断地拿出钱来供养这么一支军队的。

    所以周楚才会一直给虎贲军和玄武军一直预留军费,为的就是防止以后有人对这两支军队动手。

    京城之中,即将迎来科举大考,原本科举的主考官应该是礼部尚书夏言的,但毛纪出事之后,夏言低调的可怕,科举一事更是直往外推。

    “臣这些天身子骨也不知道是怎么了?越调养越差了,这科举可是个体力活,臣恐难胜任,还望陛下另选贤能。”

    朝会上,夏言一边咳嗽,一边说道。

    “公谨既然身体不适,那就算了,这次的主考诸位觉得由谁担任最合适?”

    嘉靖看着朝堂上的官员,说道。

    “臣觉得由杨阁老担任最合适不过,以杨阁老在文坛的地位,担任主考官,绰绰有余。”

    韩玠直接出列道。

    这个杨阁老自然说的是杨慎,而非杨一清。

    “臣也觉得用修合适,以用修的才华,主持这次大考还是手到擒来的。”

    杨一清也出列道。

    杨一清这也算是投桃报李了,之前毛纪的事,杨慎替他说过话,这对杨一清而言至关重要,杨一清也不是不识好歹之人,自然不介意在这个时候帮杨慎一把。

    更何况满朝文武,像杨慎这般身居高位还是孤臣的少之又少,又有谁比他更合适当主考官呢?

    实际上不只是杨一清,如今朝堂的形势很多官员已经看不清楚了,所以很多人都不敢胡乱站队,但他们能看清楚一件事,那就是主考官推荐杨慎,那是绝不会犯什么错误的。

    于是一个个官员纷纷站出来,举荐杨慎担任此次科举的主考官。

    “既如此,用修,就麻烦你了。”

    嘉靖看着杨慎,说道。

    “臣自当为陛下分忧。”

    杨慎出列道。

    “公谨,这次科举你也要监考,毕竟考题是你们礼部出的,你身子骨不好,倒也不用过于忙碌,只需要在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