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儒家,还有法家、纵横家、兵家、方术士、占卜家,乃至不为主流朝堂所用的黄老中人,同样也被刘彻大力提拔。

    为了贯彻初衷,刘彻对汉初的选拔制度进行了开拓创新。

    首先是汉朝传统的察举制度,分为贤良、孝廉、茂才(秀才)三科。

    举贤良制度是汉文帝的时候就开始的,晁错就是通过贤良科的选拔脱颖而出,进入到汉文帝的视线中,最终成为汉景帝登基时的心腹大臣。

    贤良科相当于是汉朝版的“国考”,只要能通过就能留在朝廷之中为官,起步最高,前途最好。

    孝廉科则类似于地方的省考,通过之后一般会被授予吏员之职。

    但别以为吏员就是小官,那就大错特错。

    黄霸通过了举孝廉之后,就一路晋升为河南太守丞,赵广汉也因为举孝廉成为郡城首府阳翟令(相当于市长)。

    在后世,芝麻绿豆大的职位也被称为“官”。

    但在汉朝,绝大部分的职位都是“吏”,比如说任何一个县衙,包括县令、主簿、县丞在内所有人都是“吏”。

    只有做到两千石郡守级别,被册封为“xx大夫”,才有资格被称为“官”。

    剩下的茂才科,通俗的说就是“奇人异士特殊才能征召科”。

    会打仗的,通过选拔可以让你直接当将军。

    会外交的,通过选拔直接让你以大汉使者出使国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