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文俊的部下立功时,要是没职位编制安排了怎么搞?
这就导致曾国藩在江西作战时,很多部下明明立功了却无法升职。
部下们被这么一搞,心中带兵打仗的积极性自然下降一大半。
曾国藩也因此在部下心中显得“赏罚不明”,威望同样降低。
第二点,没有地方上的行政权。
曾国藩的官方身份有两个,分别是在籍兵部左侍郎侍郎、团练大臣。
这两个身份,哪个也不是统治地方的。
可军队的粮草、军饷、子弹炮弹、火器供应、随军民夫青壮,哪个不需要地方官的配合和点头?
俗话说得好,县官不如现管。
曾国藩既然管不到地方官,那地方官凭什么给你供应当地物资呢?
在湖南湖北打仗的时候还好,骆秉章和陶恩培虽然门难进话难听脸难看,至少该给的没少给。
可到了江西,无论是前任巡抚陈启迈还是现任巡抚文俊,说不给就不给。
巡抚主管一省军政,江西当地的地方官有几个敢不听巡抚的话,私自给曾国藩供应后勤?
这就导致湘军在江西的补给极度困难。
第三个问题,则是这两个问题的延续,也是曾国藩希望得到的解决方案。
想要解决前两个问题,要么让曾国藩直接成为某省巡抚,掌握一省资源。
要么就是给曾国藩一个钦差大臣的头衔。
钦差大臣,等于皇帝的背书。
有了这个钦差头衔,曾国藩就能名正言顺找各地总督、巡抚要资源。
也能以钦差“便宜行事”的权力,直接给有功将士进行封赏。
谁若是敢搞事,还能用钦差的尚方宝剑进行惩治。
在奏章的最后,曾国藩也是直接就给咸丰表明态度。
“臣细察今日局势,非位任巡抚者不能治军。纵能治军,亦不能兼顾筹集粮饷。”
“臣处客任虚悬之位,又无变通之才,不免贻误剿匪大局。”
“臣鉴于此,自觉才能不足,斗胆请皇上批准让贤于他人,命臣在籍终制。”
所谓“在籍终制”,意思就是让曾国藩按照常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