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/s这个速度可不低,已经是超过了每小时百公里的速度。
肉眼上看着空中直线飞行的无人机,那速度更是令人壮观。
同时最大可操控的距离是10公里。
这是几乎是目前民用无人机的极限。
剩下的不是陆远算法的问题,更多的是硬件设备的限制。
此外,陆远是给这款无人机配备了自动飞行系统。
即依照固定路线向前飞行并且根据实时电量,提前预告与飞回。
同时有着最为顶级的避障功能,智能化程度很高。
一些功能很快就得到了基础的测试验证。
核心算法在陆远做处理后,无人机虽然看着简陋了些,但实际功能很强。
包括基础的抗电磁干扰,抗通信干扰等等。
短短20分钟的试飞,自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。
回到实验室的众人就已经重新开始复盘一代的样机。
“对芯片散热这块我们没有考虑到,部分芯片在使用几分钟后会过热,导致部分功能缺失。”
虽然兴奋于无人机的真正符合预期的起飞。
但郑航并没有高兴的太早,刚刚操场试飞的一系列问题他已经总结下来。
“除了之后增加散热模块后,电池也需要重新考虑。”
“太耗电了,只能坚持20分钟,哪怕增加些体积和重量我们也要保证起码30-40分钟的使用。”
“等搞定这两项,我们就可以启动正式的生产!”
公司虽然是郑航,陆远三人的,但无人机从设计到目前样机再到最终的生产,成就感都是大家的。
包括后续真正的收益,郑航是答应过会将收入的部分给到大家。
众人这会儿一边听着问题,一边脸上都很兴奋。
哪怕这款无人机有再多的小毛病,但在它能升上天空的那一刻,就已经在众人内心中代表着成功。
更何况实际的毛病不多,就集中在散热和电源这两块。
“郑航,这个样机暂时成本是多少?”
陆远日常除了数学研究外,只是抽了部分时间完成无人机的各种算法。
对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