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齐帝听闻帝师回来了,连日来笼罩在脸上的阴云散去,连忙吩咐刘公公去备一壶帝师爱喝的玉叶长春。

    随后,他对贤王说:“朕看重你的能力,方才将刑部与吏部交由你掌管。岁首那一日,刑部大牢出这么大的事,朕本该对你问责。念在你要去封地,此事便既往不咎了。”

    贤王惊出一身冷汗,直到此时此刻才意识到一个问题。

    假如今日母妃被赐死,而他没有得到消息赶来求情的话,父皇绝对会以失察之罪处置他。

    他们母子在林家被灭门的那一刻起,已经成为父皇的弃子了。

    因为他将要去封地,父皇才对他手下留情。

    贤王叩头:“谢父皇圣恩。”

    北齐帝年纪大了,对儿孙难免会有些心软。

    尤其是他知道这个儿子的野心。

    为了储君之位,一直与齐王明争暗斗。

    最后却为了救淑妃一命,甘愿放弃都城的荣华与权势,回到封地去。

    多少人为了权势,弑父杀母,手足相残。

    贤王的人情味太难能可贵了。

    北齐帝对此感到很欣慰。

    或许是贤王要离开都城,一举一动都在他的掌控之中,失去了谋朝篡位的能力。

    这次一别,父子俩恐怕再没有相见的机会。

    北齐帝对贤王生出了几分宽容,态度变得温和:“行了,你回去与刑部尚书、吏部尚书交接一下。明日一早,朕便安排车马护送你回封地。”

    “儿臣遵命。”贤王起身告退。

    在转过身的一刹那,贤王目光阴森地扫过赵颐,缓缓垂下眼帘,遮住了刻骨的恨意。

    他忍不住去想,父皇这个时候召赵颐进宫,究竟是要做什么?

    把他手里交出来的权势,交给赵颐掌管吗?

    若是如此的话,不止是他,就连母妃也会意难平吧?

    赵颐淡淡地看了贤王一眼,捕捉到贤王蚀骨的恨意,没什么表情地收回了视线,便撞上北齐帝打量他的眼神。

    北齐帝从赵颐进来的那一刻,便一直在暗中观察他,无论殿内发生了什么插曲,始终是从容的,镇定的,不见半点异样情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