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生计不得不出去抛头露面挣钱养家的女子,多数都是被人议论说她不知廉耻,不守妇德。
为什么会有寡妇门前是非多这句话?为什么同样是鳏夫就不会有这种议论?
男女的不同等在这个时代更加的明显,也更加的残忍。
一开始是男人主动打压驯服女人的思想,后来,女子已经像是动物一样被驯服了。
变成了男人们想要的那种,不需要有思想,只需要知道在家从父,出嫁从夫,夫死从子就够了。
李云溪见识了太多的女子受到世俗禁锢,只能卑微的活在男人的控制之下。
父母疼爱的女子处境还好一点,最起码在未嫁之前还能够相对的自由一点,但是,成婚之后,也会更加的难过。
而更多的不平还是那些只能听从父母之命盲婚哑嫁的女子。
若是幸运一点,遇到个脾性还不错的男子,那么日子可能还有盼头。
若是不幸所嫁非人,轻则打骂,重则根本不把你当人,那才是一辈子都毁了。
还有就是寡妇再嫁,大齐朝是鼓励寡妇再嫁的,但是,很多寡妇却不能再嫁。
一是,夫家不允许嫁,他们认为女子嫁到他们家就是她们的,好似女子不是一个人,而是一个物件,讲什么生是他们的人,死是他们的鬼。
没有孩子的还好说,有了孩子再嫁,孩子在夫家,那是再见一面都难。没有爹娘的孩子在叔伯家寄人篱下,那就跟奴婢没有区别。
而是有的女子娘家也不支持再嫁,觉得女子就应该从一而终发,再嫁的女子就是丢人,是丢了廉耻。
但是不再嫁女子因为没有男人当家,在夫家又会被大伯子小叔子欺负,被嫂子妯娌防备排挤看不起。
而,只有少数的女子愿意豁出去为自己活一回。
就她自己见到的女子而言,除非高门贵女,世家嫡女,有家族撑腰,有底气的女子会看着鲜活一点,个性鲜明一点。
更多的女子都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,按照男性审美教养出来的,温柔知礼,规规矩矩,没有一点棱角,软的像是块豆腐一样。
当一个有思想,甚至是见识过大千世界,受到过高水平教育的女子,应该没有谁能接受